返回顶部

达州:“脱贫攻坚引领区”带动区域连片发展

www.scol.com.cn  (2018-02-01 14:43:47)  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编辑:陈娇李静 徐洋 廖亚飞  

四川在线达州消息(李静 记者 徐洋 廖亚飞 文/图)“邻家蔬菜、土鸡土鸭、柴灶铁锅……”1月31日上午10时许,达州市通川区磐石镇谭家沟村村民杜俊芳正忙着招待游客。去年10月,杜俊芳将自家三层小楼粉刷一新,开起了该村第一家农家乐,生意好时一天的营业额可达2000元。

为什么在村上开起农家乐?这一切还要从2017年初说起,据达州市农工委副主任李俊介绍,达州率先在全省开启“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工作。截至2017年底,达州先后建成7个区域布局合理、基础配套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群众增收明显的脱贫攻坚引领区和农建综合示范区。

基建换新颜 村民乐呵呵

“家住谭家沟,进城把工务;三月不回屋,娃娃天天哭……”这顺口溜是过去谭家沟村民弃农务工的无奈写照。杜俊芳也是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与老公远赴深圳打工,这一干就是17年。去年,杜俊芳夫妇听闻家乡变化大,便回到家乡。

“从去年夏天开始,不断有游客到村上来游玩,但到了午饭时间,却找不到一家饭馆。”思来想去,杜俊芳先后投入10来万元,简单装修了自家的三层小楼,开起“土乡土味”农家乐。

谭家沟村村落打造

记者在谭家沟村看到,目前,该村农房风格统一,道路平坦宽阔,小菜园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闲置危旧房拆除的砖、瓦、石头、木板等材料修筑步游道、堆砌挡墙、设置围栏、修缮房屋,还将废弃的水缸、陶罐、石碾等打造院落微景观,别具一番风味。

和杜俊芳一样,开江县靖安乡竹溪村村民周代菊也享受着“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带来的福利。以前,因为竹溪村不是贫困村,不能享受扶贫政策倾斜。

去年9月,村上引进业主统一流转了村民们的土地,周代菊将自家4亩地全部流转出去,除获得每亩500元的流转费外,她还在业主单位务工,仅三个多月时间,务工收入达到5000余元。

“全靠党的政策好,如果不把路修好,产业发展起来,改变不了我们村上的面貌,开什么农家乐哟!”杜俊芳道出村民的心里话。

据了解,达州市2017年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共完成投入19亿元,整合涉农项目318个、整合资金9.4亿元。基础设施方面,新修和整治沟渠409公里,硬化村社道路543公里;贫困村新建和改建村镇供水工程180处,完善水网、田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推进产业规模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区连片发展新增供水受益人口3.71万人。

大竹县黄滩乡油牡丹产业园

产业带动 连片发展

走进达川区,正是乌梅花开的时节。作为达州南部脱贫攻坚引领区的核心内容,达川区在百节、马家、景市等地连片发展乌梅3万亩,同步建成年加工5000吨乌梅的宜华酒业二期项目,达州森弘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8500万元完成梅博园一期工程,一个围绕乌梅生产、加工、开发的全新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一颗“不起眼”的乌梅,正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

据四川宜华酒业董事长魏大旭介绍,出生于乌梅山下,果香浓郁的乌梅酒香贯穿他的整个少年时代。2004年,他回到家乡,发现有些村民在砍乌梅树。经了解得知,由于当时假冒伪劣乌梅酒横行市场,导致乌梅行情衰落没人收购,村民看不到希望。

“乌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更有千年种植历史,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魏大旭想,不如发展乌梅产业,也正好可以填补市场空白。第一年就收购了200吨,深加工成乌梅酒,一下子就被当地餐馆抢光,农民们也间接尝到甜头。

魏大旭介绍,仅去年一年,该公司生产的乌梅酒系列产品在重庆市热销金额达2千万元。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发更多的乌梅酒系列产品,希望将家乡的乌梅推广到更多的地方。

车辆穿行在渠县宋家乡,蜂糖李、沃柑、春见等优质水果基地一片连一片,望不到边。这是渠县引进的四川硕源果业有限公司。当地有名的水果大王“罗水果”正致力于建设农业种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开发观光等项目。渠县统筹推进“三区合一”, 2017年建成“拱市-新市-宋家”4万余亩示范区,带动全县现代农业集中连片发展。

同样,大竹按照“因地制宜、集群连片”的思路,在脱贫攻坚引领区发展白茶、油牡丹、砂仁金槐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万亩。

渠县花椒产业基地

据达州市政府副市长王全兴介绍,达州各地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引导特色产业向引领区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11.4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31个。建成了开江县的“稻田+”、通川区的蓝莓、达川区的乌梅、大竹县的中药材、渠县的花椒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全市“产业+新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正在构建,产村一体、农旅融合发展势头初显。

脱贫引领 促进农村均衡发展

为什么要开展“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李俊告诉记者,自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各种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逐渐导致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衍生出各种矛盾。

“达州市处于秦巴山区腹地,脱贫攻坚任务较重。只有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一起抓,才能促进区域连片发展,整体奔康。”李俊说,“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22+1”专项扶贫项目、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四好村”创建相结合;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新型业态,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房建设、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将贫困村普遍建成省、市、县三级“四好村”。

2018年达州市要完成4个省定贫困县区摘帽、319个贫困村退出、15.0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也将与达州市脱贫攻坚年度任务结合开展。李俊透露,达州市各县(市、区)2018年上半年、下半年要各建成1个脱贫攻坚引领区,每个引领区相对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1万亩、覆盖的贫困村不少于3个。

对于2017年通川区整体摘帽情况,李俊表示,他们也正在思考新的方法巩固脱贫成效,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相应工作。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