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两会”热点话题:委员建言建议乡村振兴 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www.scol.com.cn  (2018-01-04 19:49:36)  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编辑:陈娇徐洋 廖亚飞 刘姣  

四川在线达州消息(记者 徐洋 廖亚飞 刘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提出了农业农村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月4日,达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郭亨孝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农业农村是制约该市同步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达州将开展“乡村振兴开局年”活动,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乡村,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记者走访发现,在政协达州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也多将焦点、提案直指“乡村振兴”,在文化复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意见。

生态宜居 以新村建设引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以新村建设引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被列为政协达州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一号提案”,该提案由达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领衔,与4个市级民主党派联名提出。

达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严洪波表示,近年来,达州市以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屋改造、灾后重建等为载体,推进了大批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但多存在农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工作重城镇轻农村、生态环保投入不足;农村群众环保意识缺失,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资废弃物随地丢弃,破坏生态平衡。

“有效遏制和逐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抓住新村建设这一契机,并以为之引领、示范,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革命性转变。”严洪波说。该提案建议,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真正把各类新村(聚居点)建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工程、引领工程;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清扫保洁、垃圾集运、处理利用等制度,逐步实现村庄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清除农村卫生死角;以“四好村”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改厨房、改厕所、改地面、改电路和环境治理建设行动,做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垃圾污水处理规范、乱堆乱放有效治理,从而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培育现代农民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

“达州地处丘陵山区,是川东北革命老区,解决‘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工作。”达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缪凯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十余年了,此次作为政协委员,他关注的焦点也在乡村振兴。

缪凯坦言,达州要真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还面临人才不兴、土地不活、投入不足等三大问题。达州地处山区,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空巢村”现象严重,农村无人居住、无人建设;土地利用缺乏活力,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待加强;目前,达州对鼓励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源投入“三农”事业发展尚无具体政策措施,无法有效引导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

据统计,截止去年底,全市经营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和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等达到1000家以上,除茶、果、油料、三木药材外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近250万亩,总产值达90亿元。缪凯建议,积极培育现代农民,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育和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是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的主体因素。

目前,达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正在制定《蔬菜(食用菌)产业规划2018-2020年(调整)》与《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两项规划的出台将重新确立达州农村产业发展目标,从以前单纯的种植业发展为种、加工、结合市场并兼顾增收,同时,更加把绿色发展放在产业发展的前位,将助农增收与脱贫攻坚进一步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更加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达州落实落地。

振兴乡村还需振兴文化

据了解,达州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主要有“安仁长沙话”等古语言文字,“巴渠童谣”等民间口述文学,马渡民歌、翻山铰子传统民间音乐、舞蹈,灯影牛肉、渠县呷酒等传统手工技艺,三汇彩亭等传统民俗礼仪。

“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却日趋陷入困境。”民俗文化爱好者吴星辰向记者坦言,民俗文化依托于农耕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城市文明的拓展及城乡一体化的持续推进,挤压了乡村语境中的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机遇。

1月1日,达州市人大颁布的《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挖掘传统的民俗文化,鼓励村民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并保护与之相关的空间场所和物质载体。”达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达州市委主委郝德恒介绍,《条例》虽已有所表达,但可操作性较低,他建议出台《达州市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与之形成姊妹篇,为达州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提供法律保障。

郝德恒说,如今农村乡村路通了、产业发展了、房屋翻新了,但缺乏文化这个灵魂就难以留住乡愁。只有把握了文化这个根,保留了本土特色,外出的人才时刻留念家乡,才有机会回乡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家乡面貌。本土民俗文化有形成产业的榜样,如“灯影牛肉”“刘氏竹编”等。同时,旅游产业也需要打文化牌,才能更具生命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