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后进生”是如何后来居上的?

http://www.scol.com.cn  (2017-08-08 10:20:10)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陈娇徐莉莎  

开江县广福镇福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贫困户社员38户,通过广福信用社对其中16位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80万元,该社去年扩建茶叶基地500亩,每年多创造利润30余万元。图为7月26日,社员在茶园采茶。开江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供图(资料图片)

金融扶贫排名从垫底到全省第二

“3头母牛3年保底能下2头小牛,每头能卖3000元左右。”8月1日,开江县甘棠镇冠子山村贫困户周长瑞一边放牛,一边给记者算起他的产业账。在他身边,1头一个多月大的小花牛和1头待产的母牛正在悠闲地吃草,这是他今年增收的希望。

冠子山村海拔900多米,交通不便,属于当地基础条件落后的贫困村。以前,周长瑞一家靠传统种植业营生,但由于家人多病,加之他左手残疾,日子过得很艰难。今年,他花3万元买下了3头母牛,这位62岁老人又捡回了40年前养牛的手艺。

周长瑞买牛花的3万元钱,是达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小额扶贫贷款。2016年,达州金融扶贫工作还处于全省落后水平,贫困户贷款覆盖率低,在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排名垫底。但就在今年短短半年时间里,达州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和累放额均飙升至全省第二。

是什么拖慢了达州金融扶贫的脚步?

烦恼“分母”过大“分子”太小

过去半年里,“金融扶贫”成为达州脱贫攻坚的一个高频词。

在2017年达州制定的22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中,尽管金融扶贫位于最后,分量却最重。实际上,这也是达州的一块心病。

2016年,该市因贫困户贷款覆盖率低,导致全省考核名次垫底。据达州市脱贫攻坚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省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贷款覆盖率为29.8%,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为38.36%,达州只有14.76%。

对于数字上的明显差距,达州市金融领域相关负责人称,“去年全省布置这项工作时,达州久未明确牵头单位,导致进度比其他地方慢。”

为此,人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科科长刘新荣也很苦恼。“放贷总额较大,但去年达州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州,当年脱贫人数多,‘分母’太大,贫困户贷款覆盖率自然低。”刘新荣说。

实际上,做大“分子”也并非易事。

“首先就难在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刘新荣介绍,今年6月底,人行达州市中心支行开展了一项调查,在2800份有效问卷中,有贷款意愿的不足三分之一。他分析,一些贫困村产业带动力不足,缺少领头的人,没有产业没有技能,贫困户存顾虑、怕背债,贷款意愿自然不强。再加之有的缺乏劳动力,有的疾病折磨债台高筑等等,最终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也不多。

存顾虑的,同样还有银行。当前,由于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大于投资回报,“造血”难度大,风控要求也高,不少商业银行对资金投入、贷款风险、成本收入等还心存顾虑。此外,农村诚信体系不完善、贫困户分布零散、政策宣传不到位、审批手续和周期长等,也使得贫困户与商业银行之间产生了种种障碍。

推进政银联动分片包干

排名落后,让达州开始以考核为目标进行层层倒逼。

今年初,人行达州市中心支行提出全年目标:扶贫小额信贷贷款总量、增速和贷款覆盖率,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精准扶贫贷款、项目精准扶贫贷款的增量、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扶贫再贷款余额,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目标既定,如何按期实现?刘新荣介绍,今年以来达州采取政府与金融机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的方式大马力推进。

困难总是大于预期。在冠子山村,像周长瑞一样的困难户并不少。该村第一书记沈育民刚到时发现,金融产品在村里很难推广下去。原因大多归为几类:村民少有使用金融产品的习惯,有个别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因贷款手续需夫妻双方签字,但另一方常年在外打工而无法办理。

面对困难重重,沈育民利用走访贫困户的机会,根据每户情况进行劝说,为贫困户畅想发展产业的前景,同时他还通过农民夜校为贫困户培训产业技能。在他和当地金融机构多方宣传和村里养牛大户的示范作用下,目前,当地共投放小额信贷28笔,共计114万元。

此外,针对贫困户个体需求不足的问题,当地金融机构则采取“分散贷,集中用”的方式突破。以开江县广福镇为例,当地福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土地确权颁证手续尚未完成,长期以来无法抵押贷款扩大规模。今年,通过16户贫困户小额免息贷款入股合作社,融资问题得到解决,贫困户也成为股东,每户每年保底分红2375元。

随着不断扩大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到今年6月底,达州市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为12.47亿元,居全省第5位,当年新增5.74亿元,居全省第4位。

困惑 创新再遇新问题

随着金融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当前达州又针对农村金融服务两大难点——有效担保和风险控制,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去年底,万源市竹峪镇团包寨村贫困户谭会平在镇上信用社申请了3万元的免息贷款。不幸的是,今年2月借款人在湖北省随州市发生交通事故意外身亡。一时间,谭家老小生活陷入困境,无力偿还贷款。最终,谭家的借款由保险公司赔偿借款本金9000元,剩余借款及利息,则由万源农信联社会同万源市扶贫移民局、财政局、金融办按照扶贫小额信贷分险机制化解。

免去谭家债务之苦的,既有当地创新推出的扶贫小额信贷分险机制,也有万源市农信联社为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户购买的人身保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万源农信联社共为34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获得的12982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缴纳了保费21.43万元,有效降低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意外伤害造成的信贷风险。

创新仍在继续。8月1日,达州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助力金融扶贫·一村一农信员”活动,将金融专业人才覆盖到全市828个贫困村和有20户贫困户以上的非贫困村,从而进一步精准掌握贫困人口金融需求,针对性解决问题。

不过,随着金融扶贫驶入深水区,又出现新的问题。

最让刘新荣困惑的是,“以前被认定为贫困户,但现在被识别为非贫困户。”刘新荣说,这些清理出的贫困户是否继续给予财政贴息,已贴部分是否要进行追缴等等,目前的政策尚不明确,亟须研究解决。此外,还有个别地方误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宣传为“不需要偿还”的资金,这样既不利于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又破坏了当地金融生态环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得以迅速推广,但目前资金实际运用效率却较低。“依托集体产业的还好,一些以小型化、家庭化、分散化模式进行农业耕作的贫困户,一方面规模上不去,另一方面加之缺乏知识、市场、技术、销路等,最终造成一些人在获得贷款资金后,未完全投入扩大生产经营创收,甚至有的直接把贷款挪用别处。”刘新荣说。

(据四川日报)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