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骑龙乡狠抓“短板”全力破解扶贫攻坚发展难题

http://www.scol.com.cn  (2015-12-02 16:19:44)  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编辑:王晶城杨宗万 李贤明 杨正波  

四川在线达州消息(杨宗万 李贤明 记者 杨正波)开江县骑龙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贫困人口占比较大。为尽快改变此地的贫困面貌,骑龙乡根据“木桶效应”原理,创新制定“短板工作法”,采取“查短板、补短板、固短板”三大举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初步破解扶贫攻坚发展难题。在让群众得到实惠的同时,也增进了群众与党员干部的感情,在2014年、2015年上半年社会满意度测评中,该乡连续两次居全县乡镇第一名。

三次查“短板”摸清底数好发力

“去年,该乡对精准识别不是很重视,结果导致数据不清,扶贫任务难落实。”骑龙乡党委书记李皓坚定地说,要想使扶贫攻坚大获全胜,“第一战役”必须打好。

8-10月,骑龙乡全面而深入开展了“查短板”行动,由乡领导为组长的6个调查组,分头深入6个片区,通过召开院坝会揭短、个别走访求实等方式,对上报的贫困户进行一一核实。

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个比对”要求,对照县公安局、住建局、民政局等单位提供的数据,按图索骥,弄清核准,坚决防止人情关系导致数据不实,坚决防止登多漏少。

通过“查短板”行动,准确识别出发展潜力户、扶贫低保户和扶贫救济户共计427户1241人,清退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家庭120户417人,新进符合贫困条件的家庭130户426人。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该乡逐个分析致贫原因,找准“病根”,开出了老弱病残、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弱、缺乏资金、信息不畅、基础实施缺乏等“七个短板清单”,并采用“一户一记、分组分类”的方式建档立卡,让全乡贫困情况一目了然,扶贫工作开展起来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是“无头苍蝇”到处跑。

五换补“短板”因地制宜促发展

新店子村是该乡建档立卡贫困村,由于该村气候温和,非常适宜种植椪柑,乡上因势利导,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带动近200户群众致富。

“我家虽然种植柑橘多年,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没找到优质品种,加上销售渠道不畅,所种植的5亩柑橘,2011年以前每年的收入略比种粮食好一点。”新店子村二社的魏祖燕谈及前些年这一产业只是摇头。

2012年,该乡将柑橘作为助农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投入20多万元,共引进简阳官溪蜜柚、台湾椪柑等优质果苗10余万株,免费送村民栽种。同时,引导种植户成立椪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

现在,已有一定种植经验的魏祖燕如鱼得水,一下就发展椪柑50多亩,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去年的纯收入10多万元。而新店子一个村就拥有成片的柚子、椪柑3000多亩,年产水果200万余斤,每年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为骑龙乡树了一块“椪柑之乡”响当当的牌子。

除魏祖燕谈起现在的椪柑,乐得合不拢嘴外,这一产业还使50多户贫困户找到持续增收的项目。

今年以来,骑龙乡立足实际,以“七个短板清单”为问题导向,积极实施扶贫宣传换“穷思想”、安居工程换“穷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换“穷面貌”、教育培训换“穷根子”、产业扶贫换“穷业态”的“五换补短板”行动,做到“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并举,倾力解决群众的困难。目前,骑龙乡共开展扶贫攻坚宣讲26次,发展种养殖大户25户,资助贫困学生66人,新建便民路20公里、蓄水池15口,维修公路12公里、山坪塘8口,人均增收达510元,扶贫工作立竿见影,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县上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机制固“短板”全力以赴保成效

“扶贫重在巩固,要让脱贫的村民不返贫,要从建立扶贫攻坚要素保障机制、干部责任强化机制、群众持续增收机制入手,想方设法固好脱贫这块发展的‘短板’。”骑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高玉田介绍道。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骑龙乡将基层组织建设、资金投入作为要素保障机制的核心。健全“富村+穷村”、“县级部门+乡+企业+贫困村”帮扶机制,帮助农村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规范落实组织制度,提高村干部思想素质和宗旨意识,建强基层组织阵地,夯实基层党建堡垒。加大资金投入,从今以后每年将投入300万元扶贫资金,大力推动水、电、气、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攻坚,党员干部责无旁贷。新店子村一社的魏祖明,妻子、女儿都患有重病,属典型特困家庭。今年初,乡领导得知他以前在外帮人养鸭、掌握了过硬养鸭技术,乡上出面协助贷款1万元、流转土地10亩,建立了年出栏4000只鸭的养殖场,今年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初圆他家脱贫梦。

该乡实行精准扶贫一年多来,通过创新定机制、定规划、定战略、定责任、定奖惩、定标杆、定目标“七定”工作责任制,使全乡干部职工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激发了在一线“脱贫摘帽”的战斗意志。同时,积极与县级相关部门合作,开展电工、焊工、家政、车工、木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小额贷款、扶贫项目等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鸡、鸭、山羊等养殖业,以及中药材、水果、油桐种植等特色种植业,做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目前已为42户贫困户找到了致富门路。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