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达州好青年 大竹县柏林镇副镇长刘博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2022-01-12 15:08:31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袁敏

人物名片:

刘博,35岁,达州市大竹县人。曾任职于大竹县住建局,2018年8月被大竹县委组织部选派至大竹县乌木镇乌木村做驻村第一书记,直至2021年7月。近日,他获评为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达州频道 赵权军

“大家有啥想法,以及面临的困难,直接说出来,我们将针对性做整改,做服务,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红火。”1月11日清晨,大竹县柏林镇副镇长刘博进村,挨家挨户收集村民对村里正推进的乡村振兴工程的建议。

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刘书记这个年轻人,是我们农村人,脚踏实地,说的话我们听得懂,办的事我们看得明,是个为群众讲话、办事的人。”提起刘博,大竹县乌木镇乌木村村民廖宇见由衷夸赞道。

2014年,乌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579人,廖宇见便是其中之一。因住铜锣山山沟,没文化没技术,家庭经济拮据。“家门口是大山,你有养羊经验,何不专心搞养殖。”这是2018年8月,刘博任乌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给廖宇见的发展建议。

随后,廖宇见利用铜锣山广袤的大山,在山里散养优质品种山羊。刘博还帮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扶贫信用贷款,全部用于购买种羊、扩充羊圈、添置设备等。

“若我家里羊得啥病了,刘书记再忙也抽出时间来看看。”刘博和乌木镇的兽医是廖家常客,两人手把手教廖宇见科学饲养肉羊,以及预防和治疗山羊常见疾病等知识。

乌木村地处山脊,“缺水”问题制约全村发展。刘博就向上级争取“小农水”项目,修建了蓄水池,既保证了周边农作物的灌溉,又保证了廖宇见家的羊随时有水喝。

几年下来,廖宇见成了村里山羊养殖大户,如今他家山羊存栏量126只,家庭年纯收入达三万余元,逐渐过上了小康富足的生活。

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在乌木村,像廖宇见这样,由驻村干部帮扶,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最终把穷日子过富足了,过红火了的村民很多。

对刘博来说,改善贫困村面貌,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一直是他最牵挂的。他回忆,刚进村时村里道路不通,“外面的人进不来(企业主不愿入驻),里面的人出不去(农产品卖不出去)。”

刘博跑遍大竹县多个部门,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整合资金,用于村道路和通户路的建设,仅半年便凿通所有入户道路,硬化入全村道路,群众出行不再难。

道路修通后,2019年刘博又协调燃气公司,为该村有条件安装天然气的168户农户安装好天然气管道。

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刘博等驻村干部主动联系企业,先后招引了以发展蓝莓种植、有机蔬菜、茶叶生产、家庭农场为主的多家企业,进村流转撂荒地。在刘博提议下,村支两委通过收取自来水费、出租闲置办公房、入股企业保底分红、为企业缴纳服务费等多种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进村发展的企业已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30个,惠及农户200户村民,年均家庭增收6000余元,村集体经济产业年产值达3千万元。

让村民养成好习惯

如今乌木村早已完成脱贫“摘帽”,刘博也走上了新工作岗位,但在村里那段时间,他坚持定期组织群众参加“农民夜校”培训活动,针对该村实际情况,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律法规、常识和各种种养殖技术等。

刘博通过夜校掌握了群众的发展短板,再入户了解每户村民家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难题,还和村支两委一起修订完善了乌木村的“村规民约”,加强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

现在乌木村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住上了安全的房屋,出行条件有较大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群众精神面貌也有较大改观。刘博说:“现在村里吃酒打牌的少了,踏实安心谋发展的多了。”

2021年,刘博获“达州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还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20年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就在2021年最后几天,刘博又被评为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刘博表示,今后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将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苦干实干、迎难而上,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生根结果而努力奋斗。 (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